更多 首页 睡前故事 儿童故事 童话故事 小故事 成语故事 寓言故事 民间故事 神话故事
分类:睡前故事 / 儿童故事 / 童话故事 / 小故事 / 成语故事 / 寓言故事 / 民间故事 / 神话故事 /
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>> 儿童童话故事

儿童童话故事


【推荐】御膳的睡前故事3篇的儿童童话故事


2022-12-06 01:02:10 儿童童话故事


【推荐】御膳的睡前故事3篇

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3篇关于御膳故事,供各位参考,希望您能喜欢。

【推荐】御膳的睡前故事(1):

御膳一点红

  扬州有个富商叫耿德彪,前些日子,出重资将扬州瘦西湖畔的德月楼盘了下来。说起这个德月楼,在扬州可谓鼎鼎有名。

  当年乾隆下江南时,就是在德月楼摆了一桌满汉全席,宴请江浙一带的名绅富贾尝鲜品评,想用这满汉全席与名满天下的淮扬菜,争一个高低。

  耿德彪买下德月楼也正是这个用意,他想打御膳的招牌,在淮扬菜馆林立的瘦西湖畔,另辟蹊径,打出一片江山。

  可是让耿德彪没想到的是,尽管德月楼装修得富丽堂皇,所上菜肴也是玉盘珍馐,但只是热闹了一阵子,就冷清下来。看着生意不好,还大把大把地烧钱,耿德彪心痛不已。痛定思痛,他想,归根结底,还是因为店里缺少一个真正的御厨,如有御厨主理,不怕生意不火。可是,真正的御厨都在皇宫大内,这御厨到哪里去找呢?

  俗话说得好,运气来了,城墙都拦不住。这不,大清朝一夜之间说垮就垮了,太监、御厨树倒猢狲散,纷纷被遣回原籍。这时,恰好有一个扬州籍的御厨回来了,他名叫洪子善,听说曾是宫中的太监,后来被派往御厨房,被人称为御膳一点红,极得老佛爷的宠爱。他一回来,就被扬州厨艺界奉若泰山北斗。

  耿德彪听说后,欣喜若狂,他想,不是有句话叫万绿丛中一点红吗?这个洪子善,能够在高手如云的皇宫大内,被尊称为御膳一点红,那该有多高的厨艺呀!于是,他赶紧准备了一份大礼,找到一点红的住所,登门拜访。

  哪想这老太监架子却大得很,耿德彪在他家门外候了一个时辰,下人才把拜帖给传了进去,又过了一个时辰,才有一个管家模样的人出来,翻着白眼,把拜帖丢还给耿德彪,说:我家老爷不认识你,不见!请回吧!说完,轰的一声,把大门关上了。

  耿德彪不但不恼,反而心里乐开了花,看来,这个一点红是真有大本领,要是那么容易请动,那还能叫御膳一点红吗?当年刘备为了请诸葛亮出山,都能三顾茅庐,我怎么就不能?我就不信我的诚心打动不了他!

  于是,接下来几天里,耿德彪天天一大早就提着礼盒,候在门外。不管他家的人是如何横挑眼睛竖挑眉,耿德彪总是笑脸相迎,不露一丝不快。终于有一天,那家人传出话来,说他家老爷同意见面,时间定在三天后的傍晚,地点就定在瘦西湖边的春归坊。

  这一天,耿德彪准时赶到了春归坊,一点红正泡在澡池子里,闭着眼,美滋滋地享受着。耿德彪见状,也不敢惊动他,只是立在一旁。过了一会儿,一点红才缠了一块竹布,走出澡池子,细着嗓子说:你就是那个三番五次找我的德月楼的老板吧?不知你找我有何贵干?

  耿德彪趋步上前,赔着笑脸,把想请他出山主理德月楼的事儿说了一遍。没想到,一点红听了,皱起了眉头说:老身这辈子侍候皇帝主子累了,这次回乡是想隐居乡里,颐养天年,再也不想当奴才侍候人了!说完,又眯起了眼睛,不再理他。

  耿德彪一见,连忙从礼盒里拿出一支雕龙画凤的金簪子,毕恭毕敬地捧在手中说:这是晚辈的一点心意,不成敬意,请大人笑纳!这个耿德彪也称得上是人精,早已拿捏准了,知道这号老太监就是喜好这些女人的东西。果然,只见一点红眼睛一亮,赶紧接了过去,插在盘于头顶的辫子上,笑逐颜开地说:聪明!知道老身好个什么!这样吧,我也不难为你,听说你的德月楼能做满汉全席,想打御膳的招牌,你就做一桌给老身尝尝,要是对老身的胃口,我就答应你!

  耿德彪一听,大喜过望,连连点头,当即就把时间定在三天后。这一天,耿德彪不惜血本,购回了山珍海味、新鲜时蔬,让店里的厨师们拿出看家的本领,按坊间流传的满汉全席菜谱,整出了几十道南北风味的大菜。
  
  中午时分,一帮请来作陪的前清遗老,簇拥着一点红入座了。菜陆续上桌,一点红跷着兰花指,拿着筷子,一一品尝,每一道菜只尝指甲盖一小块。吃着吃着,就皱起眉头,他瞪着耿德彪说:你这是满汉全席吗?你知道啥叫满汉全席吗?

  耿德彪此时哪敢言语,低着头只是站在一边。只听一点红接着说:我告诉你,满汉全席分时蔬单、素食单、荤食单、海鲜单等一共十二单,每单九道大菜,总共一百零八道

  一点红指点各色菜肴,侃侃而谈,说得在座的各位食客口水直流。他又指着一道红烧台鲞的菜,对侍立一旁的耿德彪说:你这道菜的选料大错特错,所谓台鲞,就是台州产的干鱼,不是台州产的,就没有那个味儿!说着,他又指着菜中的葱蒜配料,痛心疾首地说,你看你这料做的,一点也不讲究!要知道,这厨房里的作料,就如同妇人的衣服首饰,纵然你有天姿国色,如果配的是粗布烂衣,那美人也变成了丑八怪!

  听了一点红的一番教诲,耿德彪佩服得五体投地,他当即就拿出聘书,请在座的前清遗老们作中人,愿意以每年一万两雪花银聘请一点红。要知道,这份薪金,别说在扬州,就是在全中国,也是蝎子的尾巴,独一份。

  一点红见了,笑嘻嘻说道:你这钱不钱的,我倒不看重,我看重的是你这个人,我就趁这把老骨头还能动,帮帮你。不过,这御膳可不那么简单,厨房里的事儿你得按我说的办!到了这个时候,哪有不答应的道理,耿德彪头点得像鸡啄米。

  第二天,一点红手持一双象牙筷,来到了德月楼。走进厨房,他只看了一眼,就虎着脸说:这哪像御厨房?整个就是一个猪窝,都得给我改!灶台的台面换成汉白玉的,案板换成金丝楠木的,厨房里的蒸笼,也要换成蕲竹做的底、湘妃竹做的盖耿德彪点点头,说:改!

  接着,一点红又拿出一个长长的料单,交给耿德彪,扳着手指头,斩钉截铁地说:张家口的羊肉、荔浦的芋头、山东的蒜、还有巴河的莲藕、蒲田的小葱、常熟的面缺一不可,换地儿了,我可就不干了!耿德彪又点点头:买!

  转眼,就到了重新开业的这一天,别说是扬州本地的,就连苏杭二州的名商富户也不畏车马劳顿,闻风而动,他们都是冲着御膳一点红这块招牌而来。不到中午,偌大的一个德月楼已经坐得满满当当,没有排上号的,都把酒席订到了三天以后。这一下,把耿德彪乐得嘴巴都笑歪了。可是过了好长时间,食客们都已经饿得前胸贴后背了,还不见人端菜上来。

  耿德彪有些纳闷,赶到后面厨房里一看,只见一点红正坐在太师椅上,悠闲自在地喝着茶,唱着小曲儿,厨房里锅冷灶清,连一个菜也没有。这一下,耿德彪脸上挂不住了,没好气地说:我说大人,你咋还不炒菜呀?客人们都等不及了!
  
  一点红听了,翻了一下白眼说:炒什么菜?我可不是炒菜的!

  你不是炒菜的,那你是干什么的?

  一点红说:在皇宫里,给皇上做包子!

  这一下,耿德彪也有些着急了,他没想到一点红原来是个做白案的御厨。客人都等着哩,现在该咋办?他转念一想,包子就包子,皇上吃的包子也算是御膳,先将就过去再说。于是,他赶紧说:那你倒是快给我做啊!

  没想到,一点红又是一句话:做不了,没人打下手!

  耿德彪一听,真急了,他板起脸说:你要多少人?快说,我给你派。

  一点红掐手算起来:和面的要三个,拣菜的要三个,剁馅的要三个,掐折儿的要三个,上蒸笼的要

  耿德彪一听,差点哭了起来,说:我的老大人,这些让别人做了,那你做什么?

  一点红举起手中的象牙筷子,不屑地说:笑话,我不是叫御膳一点红吗?我就是等御厨房里的包子出笼时,拿这双象牙筷,在包子尖上点一点朱红。

  啊,耿德彪差一点昏了过去,好半天,他才哭喊出来:原来你这个御膳一点红,就是这么个一点红啊!你可把我害苦了!(故事会在线阅读)

【推荐】御膳的睡前故事(2):

御膳房的“阴谋”

折算下来,皇帝每天的伙食标准大约是16两银子,折合现在的人民币大约是几千块钱的样子。钱数虽然听着不大,但落实到猪肉、香油上面,那数目听了就让人倒胃口。这些钱要是买成双头鲍之类的东西,列成菜单就会让人看着舒服得多。

这个情况到了清朝,也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。清朝的宣统皇帝在回忆录中也记录了自己的食物清单,按他的说法,他在5岁的时候,一年就已经要对付大约一万斤猪肉、将近三千只鸡鸭。

之所以这么做,也许是因为御膳房有自己的考虑。

除了列在清单里的常规食物外,皇帝想吃什么新鲜东西,当然也可以自己张嘴要。但是皇帝一张嘴要个什么东西,就会带来无穷的麻烦。

比如万历的父亲隆庆皇帝,特别喜欢吃驴肠,张嘴要了几次。虽说皇帝也不是天天吃驴肠,但御膳房还是每天要杀掉一只驴准备着,怕万一皇帝张嘴吃不着热乎的,谁能担此责任?所以,从此北京的驴子一年要少掉三百多头。

这还是驴子,要是皇帝哪天吃中了一块鲸里脊,又该如何应对?所以最深谋远虑的办法,就是不让皇帝吃到鲸里脊,最好让他老老实实、勤勤恳恳地吃一些寻常的肉类,比如猪肉。

鉴于皇上的伙食标准又不能定得太低,所以合理的结果就是:万历皇帝一年要对付掉四万多斤猪肉。御膳房的最佳生存策略,就是让皇帝、皇后陷入猪肉的海洋而不能自拔。

在小说《鹿鼎记》里,御膳房的太监就给韦小宝传授过这个心得,“太后和皇上的菜肴,一切时鲜果菜,都是不能供奉的”,至少呢,“有些一年之中只有一两个月才有的果菜,咱们就不能供奉”,否则的话,“倘若皇上吃得入味,夏天要冬笋,冬天要新鲜蚕豆”,大家何以自处?

韦小宝摆出一副马屁精的嘴脸教训了这个太监:“皇太后、皇上都是万分圣明的,哪有这等事?”其实即便太后、皇帝再圣明,终究还是安心吃猪肉比较妥当一些。

御膳房的这种策略在历史上就有非常成功的案例。五代十国期间,在长沙有一个叫做楚国的小朝廷。马希声是这个小朝廷的最高领导。这位地区性的小领导人有自己的一位偶像,就是国家级别的大领导人——后梁皇帝朱温。

马希声不知从哪里得知,朱温很喜欢吃鸡。似乎以前马希声并不特别爱吃鸡,但这个信息使马希声的饮食观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。他开始坚信,吃鸡就像开劳斯莱斯一样,是成功人士的不二象征。他作为成功人士,也有义务追随朱偶像,努力吃鸡。

于是他下令,宫廷食堂一天要给他准备50只鸡以供享用。马希声这位鸡肉的狂热爱好者,基本上做到了非鸡不欢,参加老爸葬礼之前都不忘抓紧时间吃掉几盘鸡。

我很怀疑这是楚国御膳房搞的一个阴谋。他们和现在的广告公司一样,用文化时尚的名义推销商品,以达到他们偷工减料、搜刮钱财的目的。

马王爷天天盯着鸡猛吃,他们倒是省事了,但是长此以往,马王爷营养不平衡,身体健康谁来保证?果然,马王爷执政没几年就溘然辞世。他的英年早逝,我总觉得跟每天吃那50只鸡有关。

【推荐】御膳的睡前故事(3):

纸糊的御膳

慈禧太后对吃很讲究,而且胃口很好,可是她胃口再好,一顿也吃不了一百碗大菜。据说,她一个人每顿饭都要上一百道菜,什么鸡鸭鱼肉、山珍海味,她一个人当然吃不过来,只是拣爱吃的三五种菜吃一点。她不爱吃的海参等菜,根本不吃一口,有的菜甚至连看也不看一眼,就端下去了。日子长了,伺候慈禧吃饭的太监小德张和总管李莲英暗中密谋,既然很多菜西太后连看都不看一眼,能不能做一些样子菜摆一下,应应景,这银子省下来不就入了腰包了吗?小德张有点犹豫,怕被太后发现惹下大祸,李莲英却满口应承说,太后那里出了问题有他来应付。
  小德张派园内工匠们用纸或蜡仿制了火腿、扣肉、丸子等十几种菜,都是太后平时不爱吃的。公开讲是做供品用的,做出来和真的一样,用餐时,摆在离太后最远的地方,太后是不容易看见的。她爱吃的菜,都给她摆在跟前,想吃稍远的菜就由小德张给夹,宫女太监们明知有很多菜是假的,也没人敢吭声。
  这样蒙了有些时候。这年4月,忽然太后传旨,要乘龙船畅游昆明湖。龙船装扮得富丽堂皇,船上插着龙旗,太后由宫女、太监们搀扶,坐在龙舟里欣赏大自然的景色。到了中午,船行到龙王庙前,太后传旨,停船开饭。一会儿的工夫,小太监们捧着一碗碗的珍肴美味排成一个长队送上船来。像往常一样,把她爱吃的清炖鸭子、烧猪、熏鸡等摆在太后跟前。太后吃了几口鸭子后,不知什么缘故,忽然想吃扣肉,这可是她从来不吃的一道菜。小德张一听吓坏了,他急中生智,忙说:回老佛爷,扣肉已经凉了,让御膳房热一下再用吧!太后说凉点不要紧,小德张硬着头皮把一盘蜡制的扣肉端了过来。太后用筷子夹不动,就问:这扣肉咋这么硬呀?小德张忙说:我说凉了不是?顺势把假扣肉交给一个小太监,吩咐让御膳房给热一下。这时西太后已经发现扣肉是假的了,可是她不动声色,继续吃着喝着。时间不长,一碗热气腾腾的扣肉端上来了,可她一口没吃,因她早已吃饱了。小太监们刚要撤席,西太后说:慢!平时有些菜我连看也没看一眼,今天我要把所有的菜看一遍。这一看,硬纸板做的板鸭,蜡做的火腿全被发现了,一百个菜中有二三十个是假的。西太后越看越气,半阴不阳地问:小德张,这是怎么回事?小德张支支吾吾,只是说奴才也不知是咋回事,方才端上来明明都是真的,怎么变了?这时李莲英转了转眼珠,胸有成竹地说:奴才恭喜老佛爷,贺喜老佛爷!太后一听李莲英说话,气儿就消了三分。她反问道:喜从何来?李莲英说:今天老佛爷游昆明湖,在龙王庙前用膳,是龙王派人给您老人家送供品来啦,这不是一喜吗?说着用手一指那些假菜假肉。这时一群太监宫女也凑过来给太后道喜。由于西太后平时很迷信,经李莲英这么一说,加上太后这天心情愉快,所以一场风波这么平息了。小德张却吓出了一身冷汗,从此再也不敢糊弄西太后了。
  选自《经》2000年第11期


温馨提示:


本文收集了【推荐】御膳的睡前故事3篇的儿童童话故事,您还可以浏览 睡前故事 / 儿童故事 / 童话故事 / 小故事 / 成语故事 / 寓言故事 / 民间故事 / 神话故事 /
申明: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(网站),内容仅供参考,请网友自主判断。且版权归源作者或者网站所有。
儿童故事网     蜀ICP备2022007605号-11    www.ipassloan.com      Sitemap    Baidunews
法律声明:如有侵权,请告知网站管理员我们会在30个工作日内处理。E_mail:ybzzkj  126.com